微信图片_20210909093322.jpg

学生发展
@师生家长︱快乐寒假,从安全做起!
发布人:王柏宅来源:新沂市棋盘中学发布时间:2024-02-01浏览:1237
文章摘要:时值冬季,又逢寒假,各类安全事故易发、高发。为保障广大师生安全快乐地度过寒假,为大家整理了寒假安全提醒,一起来看!

@师生家长︱快乐寒假,从安全做起!

寒假安全提醒

时值冬季,又逢寒假,各类安全事故易发、高发。为保障广大师生安全快乐地度过寒假,为大家整理了寒假安全提醒,一起来看!

以往案例,吸取教训 

 

案例一:玩耍时落入冰窟

2024年1月1日,山东济南章丘白云湖公园内两名儿童在玩耍时,落入湖面的冰窟窿里,幸好有5名热心男子破冰相救转危为安。
案例二:玩打火机引火灾

2023年1月25日,广东湛江一自建住宅楼发生火灾。经调查发现,起火原因为一名五年级儿童使用打火机多次点燃转角楼梯中间平台堆放的杂物,引起火灾。
案例三:瓶内放炮被炸伤

2023年1月,陕西西安一个9岁男孩将点燃的鞭炮放入玻璃瓶中鞭炮爆炸后瓶体碎裂,碎玻璃致孩子腿部、手部、足部等多处开放伤,医生在手术过程中从其体内共取出30多块碎玻璃。
案例四:乘坐扶梯被卡脚

2023年2月19日,河北秦皇岛一男孩乘坐扶梯时左脚贴在一侧裙板上画圈,结果却被卡住,经消防员紧急救援,男孩成功脱困所幸没有大碍。

 

安全提醒,务必收好 

01安全用电用气用火

◆ 不在同一接线板上同时使用多种大功率电器,不用湿手或湿布触摸电源插头、插座等。

◆ 使用燃气设备应开窗通风并看管,使用后及时关闭。

◆ 不玩火,不携带火种,远离易燃易爆物品。

◆ 若发现火情,不逞能扑火,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或拨打火警电话119。

◆ 在专业人士或家长的指导下,学会使用各类消防器材。

1.png

02遵守交通法规

◆ 不闯红灯、不翻越交通隔离栏。

◆ 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不在行走和骑车时看手机、听音乐。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

◆ 不在车辆盲区、车库出入口、铁路道口等危险区域内玩耍。

◆ 未满12周岁不骑自行车及共享单车,不坐副驾驶座位。未满16周岁不骑电动自行车。

◆ 上车要系安全带,乘坐电动自行车要注意戴头盔。

 右侧上下车更安全,小心开门,下车后过马路左右观察。

03遵守烟花爆竹燃放规定2.png

 不在禁放区域燃放烟花爆竹

◆ 非禁放区燃放烟花爆竹注意自身和他人安全,注意识别选购合格安全的烟花爆竹制品。

3.png

04遵守公共秩序

◆ 进入人员密集场所后,注意观察安全出口位置和疏散通道,牢记箭头所指的疏散方向。

 遇到突发事件不慌张,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或沿安全通道有序撤离。乘自动扶梯抓好扶手,留意前方,注意脚下。

◆ 遇到人流拥挤要镇定,注意躲避,避免摔跤。不要在人流中逆行或弯腰系鞋带。

4.png

05防范溺水事件

◆ 不要在非正规冰场和野外冰面玩耍、垂钓。儿童进行冰上运动时,应有大人陪同。

◆ 不在江河湖塘等水边、亲水平台、工地水坑等区域玩耍,不捡拾掉入河道等水域的物品。

 发现同伴溺水,立即呼喊成人帮助,或打110、120电话求助,不得手拉手盲目施救。

5.png06不入危险区域

◆ 不擅自进入轨道区间、在建工地、荒地、高压电线附近、停车场、危化品仓库等危险区域。

6.png07安全文明上网

◆ 严格控制上网时间,不沉溺虚拟空间。

◆ 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不浏览低俗不良信息。

◆ 规范网络安全行为,不发表侮辱欺凌他人言论,不在网上购买不安全用品或食品,不随意添加陌生网友,不单独约见网友。

 注意个人及家庭信息的保密,如遇要求转账等诈骗电话,切勿相信并及时与家长确认。

7.png08安全快乐旅行

◆ 确需外出旅行的,一定要做好多方面的安全防护。

◆ 选择正规、信誉好的旅行社旅游并签订旅游合同、购买旅游保险。

◆ 住宿宾馆,要熟悉逃生通道。

 8.png09防范流行疾病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居家时经常开窗通风。

◆ 注意营养均衡,作息规律,睡眠充足,养成运动习惯。

 不去或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9.png

10学会情绪管理

 感到烦恼时,可通过运动、沟通、倾诉等予以排解。

◆ 情绪波动强烈时,主动寻求家长、老师等帮助。多微笑,多自信,开心过好每一天。

10.png

提醒:家长也要多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安全

利用假期多陪伴孩子,多与孩子沟通交流,聊生活、聊成长、聊兴趣爱好,真正了解孩子的精神需求,做孩子的朋友和榜样。

善于发现的眼光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孩子安全感、信任感和幸福感。

鼓励孩子广泛阅读、锻炼身体、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多参加有益身心发展的活动

学会分析处理孩子的各种情绪,鼓励孩子主动表达情绪和感受,让孩子更好地去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

认识到孩子的独特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情绪和需要,了解孩子的个性,认可孩子。

 


责任编辑:刘连新

评论 更多>
暂无评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2000    举报邮箱:jubao@xkw.cn 技术支持:学易云